公共美育大讲堂第四期:服饰文化
本期美育大讲堂由公共美育部兼职教师曲彦臻老师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及演变,在不同历史时期下色彩的含义与变化。服饰是个巨大的文化符号,也是一种互通的语言。中国服饰如同中国文化,是各民族互相渗透及影响而形成的。各种服饰制作技艺的升级,对中国服饰文化的变迁有着深远的影响。艺术学院院长、公共美育部主任刘彤宝教授讲话并与同学们交流了学习服饰文化的意义。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义。人类社会经过蒙昧、野蛮到文明时代,缓缓地行进了几十万年。我们的祖先在与猿猴相揖别以后,披着兽皮与树叶,在风雨中徘徊了难以计数的岁月,终于艰难地跨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懂得了遮身暖体,创造出一个物质文明。然而,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衣冠于人,如金装在佛,其作用不仅在遮身暖体,更具有美化的功能。几乎是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沉淀于服饰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精神文明内涵。
美国人类学家英菲有论断:"一个文化项目是外来渗透的结果,还是自然独立发明的产物,这个问题对于那些注重历史遗产的人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对于那些运用比较研究方法的人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所有文化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内容,最先都是以文化渗透的形式出现的。"要了解中国服饰那多样的款式、独特的风采、鲜明的色泽和精湛的工艺,首要的课题就应该浅知一点中华民族博大深邃的服饰文化发展轨迹,这样才能通过浏览,去着意开开掘中华服饰文化的底蕴。
下期将有公共美育部专职教师陈曦老师为大家讲解世界戏剧知识,大家敬请期待!
时间地点:11月20号下午3:30-4:30,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东区美术馆。